河南省中緯測繪規(guī)劃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Henan Zhongwei Surveying and Mapping Planning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大禹治水里的“抗爭”文化

發(fā)表時間:2020-09-01 08:20作者:程北穎

大禹治水的故事我們從小耳熟能詳,當時黃河泛濫,洪水肆虐,大禹率領(lǐng)民眾,13年來耗盡心血與體力,終于完成了治水的大業(yè)。

當然我們還有很多別的故事傳說,像“后羿射日”、 “精衛(wèi)填海”、“愚公移山”,細品之下這些故事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都在講“抗爭”?!翱範帯睅缀躞w現(xiàn)在所有中國古老傳說中,我們素來相信人定勝天,人,即使是最普通的人都是混沌宇宙中最刺亮的存在,也能在至暗時刻迸發(fā)出抗爭日月的斗志。傳承了千年的“抗爭”文化也讓以此為根基的華夏文明延綿了數(shù)千年。所以,我們雖最隱忍溫和,但關(guān)鍵時刻也最能挺身而出,舍身取義。

就像這次“抗疫”。我聽過很多援鄂醫(yī)療隊伍出征之前的故事。有一個主動請纓的護士媽媽,下午剛填上報表,晚上接到通知第二天早上六點出發(fā),因為疫情嚴峻,分秒必爭,留給她跟家人和三歲女兒的時間只有不到十個小時時間了。收拾東西、安排完事情,還剩下六個小時,這六個小時她就一直抱著睡著的孩子坐在床上看著,就這樣抱著看著直到出征前一刻才放下,出門時已是淚流滿面。

后來隨著局勢可控醫(yī)生們有序撤離,我細看了這些拼過命的戰(zhàn)士們一個個摘下口罩笑魘如花的樣子,他們或羞赧,或開懷,或賣萌,或正襟,真實的就像是我們身邊一次次擦肩而過的路人,也正是這些“平平無奇”的路人,在穿上防護盔甲之后,就會在病房、在ICU、在方艙里將新冠病毒絞殺的穩(wěn)準狠。

上一刻的“不舍媽媽”,下一刻的“病毒獵手”,迥然的身份下卻是一個個厚重完整的個體。這種多重身份的疊加感我們太熟悉了,98年抗洪,03年非典,08年汶川地震,拼死抗爭的何嘗不是一個個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甚至還有孩子。

我常常想,為什么大難面前總有人愿意去杠鼎逆行?

后來慢慢明白,因為每次挺身而出的都是不同的人,這些相同的、不同人的拼命抵抗又何嘗不是為了換取更多的人歲月安好。上次你為我在千瘡百孔的汶川流血流汗,下次我去武漢保你以命相搏。相望相守,接力馳援,命運與共,完成閉環(huán)。而這一切行為背后的原力所在,就是刻進文化基因的“抗爭”,夸父、后羿、精衛(wèi)們共燃著嵌入了基因鏈條,草蛇灰線般埋進了我們每個人意識的最深處,當災(zāi)難和不公到來之時能準確表達瞬間噴薄出撼天動地的力量。文化的魅力不僅僅是祥和時候的錦上添花,也是關(guān)鍵時刻的信仰燈塔。等這些戰(zhàn)士卸下盔甲,竟又是溫文爾雅的素人,事了拂袖去,深藏功與名。不曾見刀光劍影,卻又是談笑風(fēng)生。也正是這一個個溫和又鋒利的人們,這一次次生生不息的“抗爭”,才把這片土地上勻速流動的時間,變成有著滟滟隨波和波瀾壯闊的歷史,共同建構(gòu)起了一個前后相續(xù)、薪火相傳的華夏文明。


文章分類: 中緯文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