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圍城》——那些生命中的小偏執(zhí)與小追求發(fā)表時間:2021-11-15 11:28作者:黃天天 竊以為這是我看過最好的國產(chǎn)電影了,不是因為眾多明星加盟,也不是因為電影本身投入的巨大成本所做出的優(yōu)秀效果,而僅僅是因為劇情本身帶給我的感動。 其實我認為,中國文化藝術(shù)的發(fā)展近些年在某些方面的畸形,其原因在于過多的政治化渲染——譬如不遺余力的強調(diào)在危急存亡時刻全中國人民是怎樣無私,舍小家為大家,完全把民族國家利益置于個人利益至上。我這么說絕非是否定了廣大勞動人民的覺悟和對祖國的熱愛,而且我也堅信不移祖國的今天就是靠著廣大人民的共同努力取得的偉大勝利。依照現(xiàn)在大部分國產(chǎn)影片中的過度渲染情結(jié),我們大家捫心自問想想,真的合乎常理嗎?真的合乎人的本能與人性嗎?這樣的影片有沒有必要存在?當(dāng)然有!也必須有!這是國家文化自我維護和增強民族自豪感的必要手段,而我想說的只是,這樣的電影,有幾部經(jīng)典的即可,不必鋪天蓋地。西方世界的電影為什么有我們無法超越的高度?為什么連印度伊朗這樣的國家都有自己的奧斯卡獲獎電影而我們沒有?所有風(fēng)靡世界的電影無一不是在人性本身的刻畫上狠下功夫,自然就擁有了震撼人心的力量。而這,也是我最贊賞《十月圍城》的地方。 《十月圍城》,細看過的人都會發(fā)現(xiàn),里面的每個為革命獻身的人,都不是為了革命這個目的,甚至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自己是在參與一場革命前的預(yù)備戰(zhàn)役。有人是為了報答老板的收留之恩,和心愛之人廝守下去;有人是為了做點能證明自己功夫的事,有機會回到原來的棲身之地;有人是為了女兒長大之后可以知道父親的名字;有人是為了為父報仇然后回到老家不再顛沛流離;有人是為了有機會結(jié)束自己痛苦的一生,擺脫每天渾渾噩噩背負傷痛的悲劇……他們確實只是歷史上最不起眼的小人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執(zhí)著與追求,只是他們剛好聚到了一起。不是因為“革命”的偉大,不是想要頂天立地,只是為了能夠小心翼翼地守住自己心中那一點小小的希望,小小的偏執(zhí),在這個偌大的冰冷黑暗的世界,卑微又勇敢地呵護著自己手心那一丁點的光明。他們并不偉大,也沒有很高的“覺悟”,但是那如同星火一般的小偏執(zhí)與小追求卻讓我的眼淚停不下來。人性的渺小、卑微與勇敢高大的矛盾共存徹底地感動了我,那些星火最終在我的眼眸中連成通天烈焰,灼燒著我的心靈,也點燃了能夠顛覆那個扭曲世界的東西——它叫革命。 這就是《十月圍城》給我的東西——對人性的清晰而清醒的闡釋。里面孫先生說的一句話我一直很喜歡。“若要經(jīng)革命之幸福,必要先經(jīng)革命之痛苦”。而承受這些痛苦的便是這些小人物,而事實上無論是對他們還是我們,幸福都已經(jīng)來臨了,不是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