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傳統(tǒng)文化教育發(fā)表時間:2018-05-11 11:51 公司的傳統(tǒng)文化教育對我愛人的影響似乎比對我的影響還要稍微大一些。剛開始我參加傳統(tǒng)文化論壇,會和他說一些傳統(tǒng)文化的東西和感受,后來公司時不時的開展傳統(tǒng)文化培訓,還陸續(xù)拿回家一些教材,比如光盤、書籍等。他聽的多了,就好奇我們都學了什么,為什么公司下這么大力氣去推行?不影響工作嗎?他就翻看了一些書籍,從《弟子規(guī)》、《大學》到《易經(jīng)》剛開始覺得挺不錯,值得學習。后來當他看到《太上感應篇》、《王鳳儀言行錄》再到劉善人講病的小冊子時,發(fā)現(xiàn)越來越不對,有些內容實在不敢茍同,甚至禁止我再看那些他認為是“亂七八糟”的東西了。 他認為真正的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不應該是這些。然后就自己上網(wǎng)找他心中的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書籍,經(jīng)過一段時間搜尋后,就網(wǎng)購了《菜根譚》、《圍爐夜話》、《小窗幽記》之類的書籍,平時簡單翻看一下,覺得還真是不錯。比如說《菜根譚》,它是明朝洪應明收集編著的一部論述修養(yǎng)、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集,我和愛人從中選取了一部分適合兒子的年齡,并且覺得兒子應該可以理解的一些語錄讓兒子一起背誦。從此以后愛人就每天和孩子一起背誦,而我的任務就是每天晚上回去聽他們倆一人一句的背誦。 有一天我聽到他倆在背誦“教子弟于幼時,便當有正大光明氣象”,聽過之后我就在思考,我們作為家長的,該教小孩些什么東西呢?究竟學習哪些東西才能夠讓孩子長大以后有正大光明氣象呢? 最初我感覺首推正氣,男子漢嘛,長大以后一身正氣很重要,但一直又覺得正氣的層次還不夠,卻又找不到更合適的。直到有一天,不知道在哪里看到一段文字說:教育有兩種道路,一為“道”,一為“術”。道為正,術為邪。幼時應學“道”,而非學“術”。術在短期內的確能夠幫助人們獲得成功,達到理想的目的,但終非長久之計。長久的成功在于“道”!我終于茅塞頓開、醍醐灌頂、恍然大悟。 “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心體光明,暗室中有青天”、“天下為公”、“正大光明”、“心底無私天地寬”、“天地有正氣,浩然代代人”……這些都是“道”!唐詩宋詞里面那些數(shù)不清的豪放詩詞,還有那些歷經(jīng)千年而不衰的經(jīng)典的名句,也是“道”!幼兒啟蒙讀物《三字經(jīng)》里的“五倫者,始夫婦;父子先,君臣后;次兄弟,及朋友;當順敘,勿違背”、《千字文》里的“景行維賢,克念作圣;德建名立,形端表正”,這些也是“道”。 讓小孩天天背誦《弟子規(guī)》《三字經(jīng)》《千字文》等文章,先耳熟能詳,再脫口而出,最終深植記憶之中,融入骨血之中,這就是學“道”。通過童年時的訓練,能讓他成年之后,時時刻刻都能想起這些道理,走正道。 心中有道,則可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鄭紅曉) |